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大暑,六月中……暑,热也。就热之中,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二十四节气中的“大暑”将至,终于也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期。习惯出门举伞避日,进门空调风扇,我们早被剥夺了与自然坦诚相待的机会。然而炎炎夏日,如果没有大假以外出避暑,又该如何消解京城里的炎炎热气?不妨试试从古人处觅良方。 ...
在古代,暑天主要靠扇子来纳凉,古人称她为“摇风”、又叫“凉友”。宋代开始流行一种瓷枕,定窑出的最有名了。瓷枕的枕面上釉,脑袋枕着睡觉当然凉快极了。瓷枕的形状与品种也是多种多样,如孩儿枕,塑一小儿头枕双臂,俯卧床榻,憨态可掬。另一种青白童子荷叶枕,枕面做成翻卷的荷叶,设计奇巧。当然,瓷枕两侧还刻上诗句:“半窗千里月,一枕五更风”...
作者:王铭珍 老北京的普通市民昔日是没有条件外出旅游避暑的,只有守着老窝度苦夏。北京农谚云:“有钱难买五月旱,六月连阴吃饱饭。”按照正常年景,北京农历五月常干旱,且高温天气频发,气温35℃,最高可达40℃。到农历六月,如果连续出现几个连阴天,天气闷热,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,丰收在望,就有希望秋后吃饱饭了。北京人认为最佳温度是25℃。 搭...
古人煞费苦心地藏存冰块,其用途自然广泛。早在春秋时代,《庄子》就曾载:叶公子高问孔子“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”。说明古人常于盛夏之时直接饮用冰水以解暑热。此外古人还利用冰来配制冰冻食物,不仅藏存熟食、饮料等,也用冰藏存水果,以使其鲜美如初。 其时降温祛暑的方法也很简单,即“用鉴盛冰,室一鉴以御温气、蝇纳。”《左传·襄公21年》载,申叔豫夏日...
竹夫人又叫青奴,长约1米左右,江南一带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,中空,四周有竹编网眼,根据“弄堂穿风”的原理,供人取凉。 曹雪芹在《红楼梦》小说中就写到竹夫人,薛宝钗出一个谜语:“有眼无珠腹内空,荷花出来喜相逢。梧桐叶落分离别,恩爱夫妻不到冬。”谜底即“竹夫人”。 这种竹夫人长约一米,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,中间通空,四周有许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